• 调研文章
    首页 >调研文章 > 积极开展政策性金融扶贫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积极开展政策性金融扶贫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农发行毕节市分行   作者:农发行毕节市分行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7-12-28      点击: 2286
    分享:

     

    摘  要:

    贵州省毕节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贵州省重点扶贫地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毕节分行坚持支农职责为己任,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大扶贫”战略,总行“扶贫攻坚事关农发行的办行方向,是农发行的主场主业”的要求,创造性的以较少的资金撬动了贵州旅游扶贫项目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一期工程),对贵州省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这一经验推广借鉴更多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推动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以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旅游扶贫为例,对旅游扶贫工作操作模式进行实例研究探索。

     

    关键词:旅游扶贫 毕节分行 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作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的具体工作部署。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产业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是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建设黔西北山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是毕节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毕节市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如何依托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使更多的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是我省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毕节市分行始终坚持“支农职责为己任,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服务贵州、毕节脱贫攻坚大局,紧紧围绕总行“扶贫攻坚事关农发行的办行方向,是农发行的主场主业”的要求,认真开展了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调研。其中,针对毕节市扶贫攻坚任务特点,进行了旅游扶贫专题调研,特别是我行积极开展了政策性金融扶贫有益探索,对贵州省旅游扶贫项目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一期工程),发放了旅游扶贫中长期贷款19500万元(贷款期限15年),对破解当前旅游扶贫工作难题,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借鉴意义。下面,现将有关情况及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促进旅游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

    毕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2017年初仍有92.43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5%。2016年3月,总行联合国务院扶贫办把毕节作为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为此,毕节市分行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精准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日常协调沟通,深入宣讲信贷政策,狠抓金融扶贫调研,探索区域性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2016年12月27日,我行成功向贵州百里杜鹃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一期)项目,发放贷款3000万元,首开全省政策性信贷资金助力旅游扶贫先河,这项政策性金融扶贫举措,将有力的支持和带动毕节市脱贫攻坚工作,为旅游产业扶贫打开了新路子。

    (一)百里杜鹃管理区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内,管理区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万人,景区所处的三个村总人口3932人;贫困户257户,贫困人口644人,2015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 2611.67 元。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等区域,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无劳动力致贫、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技术缺乏致贫等为主要致贫原因,贫困发生率为13.3%。毕节市按照“五个一批”要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建设等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实现到“十三五”期间全部脱贫,其中,2015-2018分年度计划脱贫人口数依次分别为4800人、3200人、3100人、3000人。

    (二)百里杜鹃景区项目辐射带动脱贫情况

    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启化村、凤山乡百鸡村、联兴村三村交界,该项目秉承“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以花海休闲为核心、以花海观光为基础、以独特的彝族风情为特色,通过彝山花谷旅游区项目带动,发展景区周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农家乐、农家旅店、休闲农庄)30户,建成3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点),扶持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3个,辐射带动3个村建成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带动50户农户从事旅游配套产业,带动400人就业,直接拉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2019年底实现启化村、百鸡村、联兴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目标,形成彝山花谷旅游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带。

    (三)百里杜鹃景区的将有力促进旅游产业扶贫工作

    国家旅游总局2016年8月下发的《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公布的全国80个“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中,百里杜鹃旅游景区是贵州省四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之一。全国旅游扶贫将对社会效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成效等指标进行观测,对加快百里杜鹃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扶贫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地处黔西北贫困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严格按照毕节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产业融合,扶贫富农发展的新路子。对贵州“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建设,加快毕节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毕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百里杜鹃景区建设成后,将有力的促进乡村旅游经济,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为毕节市旅游业良性、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对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有积极作用。

    二、当前旅游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旅游扶贫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景区当地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对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

    旅游扶贫在认识层面还有很大差距。百里杜鹃管理区当地群众旅游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抱着“金疙瘩”守着“空饭碗”,对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对国家、省、市层面现有优惠扶持政策解读不够、理解不深,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晰,引导不给力。一些贫困村群众思想较为保守,观念相对落后,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热情不高,实现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

    由于百里杜鹃管理区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多数贫困群众属于吃饭财政,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匮乏,缺口大,但社会资本进不来,融资渠道不畅通。导致仍有大部分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和融资平台,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旅游扶贫工作进度。百里杜鹃管理区当地虽然拥有浓郁的民族民俗特色和原生态的民族村寨,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

    (三)现有的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业融合不够,项目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百里杜鹃管理区仍以门票创收为主,农家乐以吃饭为主,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意识不足,产业开发深度不足,产业融合不够,旅游消费比较低,产业拉动作用不强。受资金不足、用地难、政策保障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制约,现有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推进慢,部分已建项目弱、散、差,特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综合效益低,带动作用不强。

    (四)旅游扶贫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由于原来的交通不便、加上宣传方式和手段单一,百里杜鹃管理区缺乏有影响的宣传推广,致使很多已开发的景色优美、风格独特的景观“养在深闺人未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享誉度不高,游客仍以省内周边城市客流为主,省外较少。现有乡村旅游项目品位不高,内容不够新颖,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大多停留在自然观光层面,而文化参与、文化体验、文化科普功能却较弱。

    (五)专业化、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短缺,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旅游从业人员普遍是由过去农民转行到旅游业的,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能水平低。尤其缺乏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规划、设计、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致使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在产品开发、规范管理、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受地域环境、发展空间、工资收入等因素限制,又很难吸引高水平、专业化的旅游人才扎根当地旅游事业,这对提高当地旅游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影响较大。

    三、加快毕节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扶贫的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发挥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旅游产业扶贫,贵州百里杜鹃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进驻百里杜鹃管理区进行旅游资源集中整合,开发了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一期)项目。同时,我行在毕节市委、市政府和省行的领导和推动之下,与贵州百里杜鹃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深度对接和接洽,我行始终坚持以“银行小资金撬动扶贫大发展”的原则,以政策性金融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抓手,助力百里杜鹃管理区辖区内贫困农村群众尽早脱贫,推动当地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实效,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并发放了首期贷款3000万元。就当前我行支持管理区建设经验和旅游扶贫攻坚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将旅游扶贫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上

     激发群众参与旅游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通过旅游扶贫政策主题宣传、专题宣讲、知识竞赛、创业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主人翁意识。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群众自主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直接参与旅游经营、资金土地入股分红、独自兜售农副产品等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当地贫困户进行旅游从业技能免费培训,提高旅游企业及贫困户自主发展和脱贫致富的能力。例如,预计彝山花谷旅游区项目累计用工2559人次,其中,来自启化村、百鸡村、联兴村的贫困民工为1003人次。优先安排贫困户中具有一定劳动力、适合岗位的贫困人口就业,预计辐射140户贫困户,贫困人口223人。同时,我行还将积极协调当地管委会和景区企业,以“小额贷款”的形式,带动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优先扶持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创办乡村旅游接待点。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坚持旅游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

    贯彻落实“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战略部署。适时召开毕节市旅游发展大会,通过制定法令、法规、政策、规划,引导全社会参与旅游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明确政府在旅游扶贫中职能分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银行联动、农户参与、社会关注”全方位支持旅游扶贫的良好格局。发挥龙头企业在乡村旅游运营市场的主体作用,出台税收、用地、用工、融资方面有力优惠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参与旅游产业扶贫事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长期委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旅游经营管理,贡献社会责任。

    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向中央呼吁争取特殊政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各级财政能够加大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配套,用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行将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与毕节市政府配合,力争发行100亿元左右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政府债券,优先建设100个重点旅游贫困村,重点解决贫困村道路不通、水电不稳、配套不齐全等突出问题,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游得畅”。我行将积极与政府财政部门,加强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大各部门帮扶资金的整合力度,做到统筹安排、集中使用,避免大水漫灌,确保优先发展一批旅游基础条件好的贫困村顺利脱贫。

    创新贫困村旅游项目融资方式。尽快研究出台旅游扶贫的财税信贷、就业创业、资产收益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推动精准脱贫。借鉴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经验,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探索众筹扶贫、市场化融资、互联网金融扶贫等模式,有效保障旅游扶贫事业的稳步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设立旅游扶贫创业券、融资大礼包,对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贫困户等对象,财政优先给予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和保费补贴等多项支持,我行负责发放旅游扶贫贷款,撬动金融资金投入旅游扶贫产业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三)培养专业人才,保障旅游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着手培养本土人才。尽快实施贯彻毕节市旅游扶贫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宽松的人才流动制度,采用干部挂职锻炼、高校老师兼职、银行企业结对子帮扶等措施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水平。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一批中高级旅游职业技能从业者,一批贫困村旅游创业致富带头人,扶持壮大一批专业乡村旅游经济组织,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引导人才创业创新。依托丰富旅游资源,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农业发展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的“小额创业”贷款,支持创业扶贫。成立毕节市旅游扶贫“双创”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形式新业态为平台媒介,促进旅游扶贫不断创新,避免贫困地区受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变化影响而返贫。

    (四)加大宣传造势,挖掘毕节市乡村文化内涵,优化旅游扶贫大环境

    强化宣传造势,提高旅游扶贫地区知名度。紧抓“旅游+互联网”行动机遇,运用微信微博、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宣传推介旅游扶贫新成果、新亮点。定期组织知名艺术家、主流媒体记者、文艺工作者、摄影爱好者组成的采风团赴贫困地区采风,深入挖掘、展现靓丽毕节旅游的魅力。以多媒体、多渠道传播推广乡村旅游,促进客源市场开发,建立珠三角、西南、中南大城市稳定客流,同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海外游客。增加发展旅游扶贫的社会助推力,从毕节市委、市政府角度,号召市民参与旅游扶贫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旅游扶贫、人人支持旅游扶贫,人人从旅游扶贫中有所收获”的良好氛围。

    发展旅游购物,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扶贫。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充分挖掘毕节市乡村特色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和旅游纪念品,培育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原生态的旅游商品品牌,提高设计策划水平和文化内涵,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积极借鉴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经验,坚持“景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等建设牡丹籽炼油厂、精油提炼厂、食品加工厂等,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油用牡丹、大马士革玫瑰、发展特色养殖,扶持贫困户参与种养殖,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包装作为旅游商品销售、通过电商、超市等进行销售,通过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电商网店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方式,帮助毕节市贫困地区拓宽旅游商品的销路和市场,促进旅游商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

    今后的若干建议:坚持政府主导,处理好宏观扶贫,与微观扶贫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扶贫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构建适宜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深入挖掘特色旅游产品,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建立旅游扶贫开发保障体系,开拓旅游市场,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注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贫困人口权益的保障,建立旅游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区域旅游业发展,与个人能力的互动联系,培育本地旅游化产业链,多种扶贫方式结合,提高旅游扶贫项目选取的科学性。

    总体而言,对于贵州旅游扶贫工作理论及其实践,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毕节市分行以较少的资金撬动了贵州旅游扶贫项目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旅游区(一期工程),是对旅游扶贫的有益实践探索,给一些政府、银行、金融机构在旅游扶贫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示范效应,也使旅游扶贫被更加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消除乡村贫困的方式,贫困地区居民从旅游扶贫中获益颇多,将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在贵州省乃至全国进行更大力度的推广和完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着力推动毕节市村镇银行加强党建工作
    毕节市银行业协会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松山路87号 联系电话:0857-8103285 访问量:1125455

    版权所有 @ 2023 毕节市银行业协会 黔ICP备2023014522号-1 贵公网安备 52050202001299号